聚力“六稳”“六保” 山东各地屡出实招新招
2020-06-11 17:20:49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作者:

\

看“黄河粮仓”如何把丰收紧攥手里

社会化服务成种粮“金扁担”,华北唯一全国粮食生产功能区试点齐河麦浪滚滚

芒种三天见麦茬。6月10日8时,南依黄河的齐河县胡官屯镇,金穗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36辆大型联合收割机进地大面积收割。尽管田间气温接近40℃,但理事长袁本刚这几天都靠在地头上,“这两天最紧张,忙完后天,就可以说丰收稳稳到手啦!”

经初步测产,今年齐河县115万亩小麦预计单产可达576.41公斤,比近几年平均不到500公斤有较大提高。

有“黄河粮仓”美誉的齐河,已连续12年粮食总产量保持在10亿公斤以上,被划定为华北地区唯一的全国粮食生产功能区试点。毗邻黄河沃野千里固然是天然优势,但常年丰产不易,尤其是今年面对疫情挑战,齐河如何把丰收紧紧攥在手里?

“社会化服务让种粮有了‘金扁担’。”胡官屯镇段庄村村民段义恒说。10年前,金穗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服务面积不过百亩,如今服务面积超过5万亩,亩均节本增效约200元。今年春管和小麦条锈病防治中,社会化服务发挥了大作用:在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的二三月,上百万亩麦田“喝”上返青水,“追”上起身肥;抽穗扬花后,齐河依托社会化服务组织连续开展三次统防统治,面积约300万亩次,有效控制了小麦条锈病发生。

像“金穗”这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齐河有486个,农机保有量4万台套。该县在全国率先制定了小麦、玉米社会化服务标准综合体县市规范。

为保夏粮丰收,齐河启动“奋战60天夺取夏粮丰收行动”。在小麦灌浆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相关部门一半工作人员下基层,一半工作时间在基层。

“粮食丰收是个系统工程,要让每一亩粮田从种到收有人全程指导。”齐河县委书记姜凌刚说。全县建设了30万亩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核心区、80万亩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区,实施全县小麦统一供种,区内良种覆盖率达100%,小麦宽幅精播等规范化播种技术全覆盖;精准预测预报等绿色防控技术让农药利用率提高10%,防治效果提高15%。作为国家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县,齐河探索出秸秆精细化全量还田技术,推广水肥一体化灌溉模式、配方精准施肥和深耕深松技术。该县还聘请省农科院、山农大等专家担任技术顾问,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补助基层农技推广,形成了县有专家团、镇有技术员、村有明白人的县乡村三级农技服务体系。

(大众日报通讯员 段 慧 刘 磊 报道)

山东30亿元资金补贴“以工代训”,提升中小微企业发展底气

“6月9日,以工代训补贴申领系统在省人社厅官网正式上线,补贴受理、审核发放可实现全程网办!”这几天,全省各级人社部门负责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人员,通过电话、QQ、微信等各种渠道,卖力地向企业推送这样一条信息。

连日来,以工代训成为众多企业热议的高频词汇。我省出台的《关于抓好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工作的十条措施》首次提出,实施“以工代训补贴”。近日,省人社厅、省财政厅印发企业稳岗扩岗专项支持计划实施方案,就具体实施范围、申领条件、程序、需要提报的材料等作了进一步明确,政策落地驶入了“快车道”。

“这项政策对企业来说太实用了!”让济宁交通运输集团有限公司人事处逯熠炜赞不绝口的,是政策的大力度和广泛的受益面——对中小微企业新吸纳四类人员就业并办理就业登记,组织开展以工代训的,按吸纳人数给予企业每月500元/人、最长6个月的职业培训补贴;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外贸、住宿餐饮、文化旅游、交通运输、批发零售行业,补贴范围扩大到大型企业。

“今年6月,我们计划新吸纳50多名新员工,符合这项政策的人员,按照每人每月500元、最长6个月计算,仅这一批人员预计就能享受15万元左右的以工代训补贴。这将对我们员工职业技能的提高和企业发展带来很大的帮助。”逯熠炜说。

山东省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职业培训处处长赵鲁伟告诉记者,所谓“以工代训”,是企业利用自有场所、生产设备使职工边工作边进行生产技能培训的活动。我省实施“以工代训补贴”,有两大着力点,除了前面说到的鼓励新吸纳就业扩岗位,还有支持困难企业“以训稳岗”保岗位。

泰安蓝海御华大饭店是泰安市中型规模的一家餐饮住宿企业,受疫情影响,5月1日前几乎没开张。为了留住老员工,公司在停业期间一直没有停发员工工资,实行轮流上班,并利用这段时间对员工加强了培训。自5月下旬以来,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企业开始逐步恢复营业。

“对受疫情影响出现生产经营暂时困难导致停工停业的中小微企业,单个企业在政策执行期内最高补贴10万元。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外贸、住宿餐饮、文化旅游、交通运输、批发零售行业,补贴范围扩大到大型企业,单个企业在政策执行期内最高补贴50万元。”泰安蓝海御华大饭店人力资源部负责人陈朝看到这条政策后,立马和泰安人社部门联系,咨询申报事宜,被告知公司符合补贴条件。“我们将第一时间申报!既能保住老员工的饭碗,还能减少公司用人成本,太给力了!”

伴随“以工代训补贴申领系统”正式上线,蓝海御华等企业渴盼的补贴将会尽快到位。据悉,全省计划从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中,安排30亿元左右,保证政策落实

(大众日报记者 张春晓 报道)

\

滨州北海经开区构建“招商云”“洽谈云”“坚果云”,开辟双招双引“云战场”

6月2日,一场远程视频项目洽谈会在滨州载元裕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洽谈的三方,一方是公司中方管理人员,一方是韩国管理层,另一方是设计院。疫情发生以来,这样的商谈会每周都进行一次。“要不是视频会,项目就停摆了。”随着项目顺利推进,滨州裕能化工有限公司行政总监李建华也由一开始的焦灼变得越来越踏实从容。

滨州裕能化工有限公司生产锂电池原材料,韩国载元是该公司的下游客户。为延伸产业链,裕能与载元计划合建年产16.9万吨湿电子化学品及配套工程。去年8月,双方合资注册成立滨州载元裕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载元同时独资建设年产1.4万吨导纳米电浆料项目。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计划。“双招双引是北海的命脉,没有项目,就是死路一条。”经过分析研究,北海经济开发区着手构建“招商云”“洽谈云”“坚果云”,力求实现双招双引云端推介、云端对接和云端共享。

“我们聘请第三方公司打造新型数据平台‘招商云’,整合虚拟现实(VR)、云计算等主流技术,实现线上发布、洽谈、签约全链条招商。投资企业通过平台可以了解园区信息、产业政策、上下游产业链,还能VR实景调研园区。‘洽谈云’则根据疫情防控的阶段性特点、辖区内产业和项目招商需求,实现云端对接。‘坚果云’是个网上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系统内部招商信息共享共用,并快速有效筛选数据信息。”全程参与“三朵云”平台搭建的北海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投资促进局局长吴炳泰说。

2月8日,利用“云”平台,首次远程视频洽谈会在北海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视频会议室召开,北海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马军权与韩国载元株式会社社长沈载元“屏对屏”进行沟通交流,合作双方信心倍增。疫情非但没有阻碍项目发展,韩方还主动追加投资20亿韩元(约1170万元人民币)。

“今天能谈不推明天,今天能办不缓明天。”吴炳泰一边讲述上“云”心得,一边拿起手机向记者演示步骤:在项目交流群,点击“加入会议”,便可一键入会,三方现场场景随即显示在会议室的大屏上。这次“云洽谈”同时也促成了“云签约”,“屏对屏”签约项目2个,签约额达4亿元。

不但架起“云”端桥梁,北海经开区还成立工作专班,在立项、审批等环节,提供全方位不间断服务。借助政府贴心的服务,合资项目、韩国独资项目,加上裕能自己的扩产项目,共计投资5.84亿元的3个项目在滨州临港化工产业园同时开工,实现了“拿地即开工”。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24亿元、利税3亿元。

“云洽谈降低了我们的建设、运营成本,疫情过后,这也将成为我们的工作常态。”滨州裕能化工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宋彦磊告诉记者。

通过网络视频系统,该区分别与大连大兵救援装备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与淄博科上贸易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提高了滨华新材料碳三碳四综合利用项目、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等项目的签约效率。疫情以来,与国内外招商项目云沟通、云洽谈20余次,云签约项目4个。一季度,全区实际利用外资142.4万美元,签约项目4个、签约额4亿元。

(大众日报记者 程芃芃 通讯员 王爱民 王树成 报道)

Copyright © www.sd-ai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大众报业集团大众网 最佳分辨率1440*900 IE最低兼容8.0版本 鲁ICP备11035775号-5